当前位置: 首页 >目的地 >中国 >山西 >吕梁

吕梁

当地特产

更多>>
中阳剪纸
中阳剪纸
  •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。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,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,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。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,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、岁时节令、人生礼仪、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,其中既有以鱼、蛙、蛇、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,也有配合岁时节令、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,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。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,体现着喜庆、热烈的民俗气氛,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,运用紫、黑、黄、绿、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。
  • 孝义火烧
    孝义火烧
  • 孝义火烧 是山西省孝义县具有特殊风味的一种饼类小吃、它绵软不粘,香鲜可口,层次均匀,质地酥脆,宜于热吃。
  • 柳林芝麻饼
    柳林芝麻饼
  • 柳林芝麻饼是秦晋特色小吃,是用上好白面,配以芝麻、酥油、碱面等上炉烘烤而成。芝麻饼香酥味美、口感筋道、酥脆可口,能够健胃消食,尤其对慢性胃病患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  • 临县开阳大枣
    临县开阳大枣
  • 临县开阳大枣,山西省临县特产,中国地理标志产品。临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,早在西汉时期,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,由于纬度位置适中,气温高、光照足,红枣生产往往有“十年九收”,是全国红枣之乡,特别该县曲峪镇开阳村生产的大枣品质高,产量高,享有盛誉。
  • 梨枣
    梨枣
  • 梨枣原产于山西运城龙居乡东辛庄一带,栽培数量极少,为枣树中稀有的名贵鲜食品种。自1981年开发培育,已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、市。以早实、丰产、果实特大、皮薄肉厚、清香甜脆、风味独特,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消费者的欢迎。 果实经济性状: 果实特大,近圆形,纵径4.1--4.9cm,横径3.5-4.6cm,单果平均重31.6g,最大单果重80g,果面不平,皮薄,淡红色,肉厚,绿白色,质地松脆,汁液中多,味甜。鲜枣含糖量22.75%, 含酸量0.368%,含Vc292.5mg/100g,核中太长纺锤形,可食率达 97%
  • 柳林木枣
    柳林木枣
  • 柳林木枣,又称柳林母枣。山西省柳林、临县、离石等地成片栽植。其特点为核小、肉厚、糖分大、耐贮藏、宜运输。柳林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,孟门镇的高家塔、沟两村尚有千年枣树林。
  • 旅行攻略

    全部景点 景点TOP5
    天下黄河第一弯 No.3

    TOP3.天下黄河第一弯

    天下黄河第一弯位于山西省石楼县辛关镇,最佳观景点为马家畔,被誉为“万里黄河上最美丽的弯”。黄河在晋陕峡谷段,总体流向为由北向南,自辛关黄河大桥以南6公...
    酒都杏花村 No.4

    TOP4.酒都杏花村

    杏花村是我国著名的酒都。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。距省会太原市区90公里,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——汾酒、竹叶青的产地。早在 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,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。而且,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、酒文化闻名。盛唐时,这里以“杏花村里酒如泉”、“处处街头揭翠帘”成为酒文化的古都。历史上,我国著名文人、学者李白、桂甫、杜牧、宋延清、顾炎武、傅山、巴金、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。李自成进北京路经杏花村,停留三日,留下“尽善尽美”的题匾,杏花村曾—度更名“尽善村”。  汾酒以其"入口绵,落口甜,酒后有余香",而闻名于国内外,汾阳杏花村酒厂是融酒诗书画景为一体的现代酒城,是研究酒史文化的良好场所。厂内酒香四溢,景色如画,是全国著名的花园式工厂,并保存丰富的与汾酒有关的各种历史资料、文化景点。如酒具,酒史博物馆,古井仙亭,名人碑廊,牧童指处,申明仙态,假山嵯峨,仙姑池水,欢伯湖碧流荡漾,酒都宾馆金碧辉煌是全省十大旅游景点之一,是全国五百佳企业之一。  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,尚待进一步考证,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,此地已有“汾清“这个酒名。《北齐书》中记载,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说:“吾饮汾清二杯。劝汝于邺酌两杯”,宋《北山酒经》记载。“唐时汾州产干酿酒”,《酒名记》有“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”,说的都是汾酒。我国的白酒,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,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。明清以后,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,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,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,并蜚声于世。  自一九一六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,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,名声大噪。于是,阎锡山责令其副官集资设立晋裕汾酒有限公司,吞并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。解放后,汾酒获得了新生,正式成立了国营杏花村汾酒厂。酒厂总结传统经验,改进工艺,使这枝古老的酿造奇花更加光彩夺目,汾酒以其清澈透明,清香纯正,绵甜清爽,余味爽净的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,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,自一九五三年以来,连续被评为全国“八大名酒”和“十八大名酒”之列。一九八零年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,近两年多以来,汾酒除满足国内人民的需要外,还远销世界五大洲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  在杏花村众多的仿古建筑中,有一处幽雅宁静之所——酒史博物馆。这座酒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酒史博物馆,馆内以历史时期为主线展示了历代千余件酒器和丰富的酒史资料,其深邃的酒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。  实践证明:“名酒产地,必有佳泉”。位于杏花村的古井亭,又名申明亭。据古碑文记载,井水“味如醴,甘馨清洌”,取水酿酒,馥郁芬芳,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。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,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。明末著名学者傅山先生手书真迹“得造花香”。说到“古井亭”,这里还有一段非常富有哲理的传说:相传,杏花村有个姓吴的老汉开了个叫“醉仙居”的酒馆,一天突然有个老道来这里喝酒,直喝得酩酊大醉方休。吴老汉问他要钱,道士说造酒的井是他打的,硬是不给钱。后来道士见吴老汉逼得不行,一气之下,走到井前张口把酒全部吐到井里。从此,这口井的水就变成又香又美的酒了。吴老汉因此财雄一方,成为大富。几年之后,那位老道又来了,询问酒家生意如何。吴掌柜却说:“生意虽不错,只是骡马没有酒糟吃。”那道士一看酒家是个贪得无厌的人,大为恼火,走到井边,念了几句咒语;用手朝井里指点了几下,从此,井里的水就不再是美酒了。老道临走时在井边写了一首诗:“天高不算高,人心比天高,井水当酒卖,还道畜无糟。”   勤劳的杏花村人民以此为戒,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劳动走出了一条致富路,杏花美酒也以其独特的工艺、上乘的品质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驻足于此。在古井亭的不远处有一条古碑刻长廊,李白、杜甫、宋延清、顾炎武、傅山等都在此留下了墨宝、诗句。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1956年访问杏花村时,曾留下了优美动人的诗篇,赞誉杏花村美酒:“杏花村里酒如泉,解放以来别有天。白玉含香甜蜜蜜,红霞成陈软绵绵。折冲樽俎传千里,缔结盟书定万年。相共举杯醉汾水,腾为霖雨润林田。”
    凤山道院 No.5

    TOP5.凤山道院

    凤山道院位于离石市北的凤山腰间,原名“天真观”。远远望去,“名山仙境”四个石刻大字十分醒目,这是一处风景秀丽,古建别致的千古胜迹。登山眺望,市区新貌尽收眼底,一览无余。
    据史料记载,此观建于元代,后遭兵火焚毁。明景泰元年(1450)重建。相传,这座“白云缭绕”的仙山琼瑶,是为了祭祀宋代道祖陈希夷和其门徒明代道士孙云际而建。观内分上下两院,依山就势,布局各异。主要建筑有黄录宝坛玉皇楼、三清殿、孙真人殿、读书楼、三官楼、雷公殿、白云洞(即陈抟殿),附属建筑有关帝庙、土地庙、五道庙等。玉皇楼为重檐歇山顶,四斗三挑、偷心结构。读书楼在三孔丹室砖窑上奠基。
    白云洞面阔三间,进深两间,悬山顶,七铺作,双抄单下昂,殿内有近30平方米的明代壁画《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》。壁画上部为“十次神主显现图”,下部为“武当山全景鸟瞰图”,分别绘有八宫、十岩诸景点,是一幅完整的具有历史、科学、艺术价值的壁画。
    凤山传说很多,数宋代陈传老祖的持说尤为出奇。陈抟,字图南,号希夷,安徽亳州人。相传,一日忽来一位老道,鹤发童颜,衣帽不整,冬日酣睡凤山脚下士洞中,多日不醒,偶然醒来,或持帚清扫,或闭目养神,从不见食人间烟火,一时被传为神话。一日,一华山道士路经石州,偶过土洞,纳头便拜,随吟诗一首:“左洞帘前碧水流,白云缭绕凤山头。几年不见陈祖面,今逢希夷在石州。”一语点破先生姓名,一时轰动全城,人群纷至,争相一睹道骨仙风。先生已无疾而终,犹自盘腿打坐。容颜依旧,异香扑鼻,白云绕洞,冉冉升空。其骨即葬于洞旁。后来华山道士集众来取骸骨,将遗骨分包背运,行至城南,顿觉骨重如山,难以举步,只好重返凤山,复葬洞旁。后人尊为世尊老祖,在凤山专修庙宇(现白云洞),从此,香火祭祀者不绝,将先生奉若神明。
    每逢农历正月廿六,是观内一年一度的凤山庙会。这天,是道士孙云际先生的诞辰日。孙云际,名浩远,号乐阳子,玉亭(今离石)人。精通天文地理,从业儒学,幼年在玄都万寿宫出家,17岁人凤山道院拜陈希夷老祖道场门下苦行学道,炼精淘丹四十余年。一面守持经录,修建殿堂,一面添设香火,侍奉万灵,乃至为民祈祷。数百年来在民众中享有盛望,当地民众一直把他的诞生日,作为凤山庙会之日进行祭祀。庙会前后,四方香客朝山者络绎不绝,整个山院上上下下,里里外外,灯火辉煌,烟火缭统,爆竹轰响,声震州城,俗称“遇仙”。 近年来,采取地市拨款,群众集资等多种形式,对观内主要建筑进行了维修、彩绘,使古建恢复了原貌。
    新筑青石台阶400级,并配装了汉白玉石质栏杆,筑游览亭两处,在观上的凤山巅新建凤山公园,已与道观连为一体,形成以文物古迹为中心的游览胜地。
    Copyright 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凡梦旅行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