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目的地 >中国 >河北 >沧州

沧州

当地特产

更多>>
草帽崔
草帽崔
  • 草帽崔,是民国时期享誉北京城的崔氏毛笔,又称任丘笔,由河北省任丘制笔名家崔子斌()先生创制。同时,草帽崔,也是人们对崔子斌的称呼,崔子斌无论冬夏都戴一顶草帽,“草帽崔”称呼由此而来。
  • 老豆腐
    老豆腐
  • 老豆腐是起源于山东的传统小吃,产品类似于豆腐脑,但是在制作上更复杂,工艺性更强,口感较豆腐脑更加老些。老豆腐洁白明亮、嫩而不松,卤清而不淡,风味独特。老豆腐是山东部分地区的特色早餐,深受欢迎。 相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“老豆腐”,但是应该听说过“豆腐脑”,这在很多地方都有。其实这两样玩意在外观上看差不多的,但是老豆腐的妙处却绝非豆腐脑所能比的了的。
  • 羊肠子
    羊肠子
  • 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,是回族人民聚居的地方。全市回族总人口17万,占河北省回族总人口的34.7%,为全省,乃至华北地区回族人口最多的市。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,回族是这个县的一个主要民族,那么,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。所以沧州小吃羊肠子便是代表了。
  • 河间驴肉火烧
    河间驴肉火烧
  • 俗话说“天上龙肉,地下驴肉”,驴肉肉质红嫩、口感劲道,比牛肉的纤维要细,口感更好,没有猪肉的肥腻,也没有羊肉的膻味,所以说驴肉是走兽肉的上品的确不为过。
  • 丁氏香肠
    丁氏香肠
  • 沧县崔尔庄村的丁氏香肠起源于清雍正年间(1723~l736),是丁氏独家祖传绝艺。丁氏香肠又名奇美香肠,相传系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沧州品尝而得名。丁氏香肠用料考究,制作精细,风味独特,营养丰富。用羊肠制成肠衣,原料主要为瘦猪肉,再按比例加入肉寇、草寇、子寇、肉桂、砂仁、桂皮、广料、香油、鲜姜、食盐等十多种佐料,近代又加入味精,调制而成。年产二千四百余斤。产品以销本地为主,也远销天津、北京、石家庄、南京以及新疆等地。
  • 沧州金丝小枣
    沧州金丝小枣
  • 沧州金丝小枣又名西河红枣。因干枣剥开时有金黄丝相连,入口甜如蜜,外形如珠似玑,故称金丝小枣。沧州金丝小枣是畅销于国内外的名贵果品。
  • 旅行攻略

    全部景点 景点TOP5
    铁狮子 No.1

    TOP1.铁狮子

    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政府驻地旁的铁狮子是一座高5.78米,长5.34米,宽3.17米,体重约50吨的巨型大狮子,相传这座铁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座骑,所以这座大...
    沧州文庙 No.2

    TOP2.沧州文庙

    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的沧州文庙距今已经拥有了600多年的历史,中国拥有众多的文庙,中国所要求的文庙必须是有规定的建筑,沧州文庙就是其中的一座具有比较完整的...
    单桥 No.3

    TOP3.单桥

    单桥是一座建于明崇祯五年的五孔大石桥。该石桥表面采用铁榫,中间用木柱穿心将其连结再加固,使整个大桥连成一体,更有意思的是大桥是按地形水势而设计的,南高...
    肃宁县 No.4

    TOP4.肃宁县

    肃宁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,沧州市最西端,东与河间市交界,北与高阳县接壤,西与蠡县为邻,南与饶阳县和献县毗连。县境地处北纬38016’—38032’、东经115042’—116002之间,总面积525平方公里。县城北距首都北京市170公里,西南距省会石家庄市127公里,东距沧州市92公里。城内最高点为今邮电局营业楼处。地理座标:北纬38026、东经115051’,海拔(黄海高程,下同)16.392米。沧(州)定(州)公路东西横穿全境,肃(宁)饶(阳)公路自县城向南直达饶阳县城。京九铁路自东北向西南穿境而过,境内长19.8公里。 肃宁地域开发甚早,历史悠久,原始社会已有人类聚居。春秋时期,今肃宁县地属晋国。东周显王十九年(公元前350)前燕置武垣县,县治在今肃宁县城东南7.8公里。赵武灵王二十六年(公元前300),武垣归赵国。西汉时为幽州涿郡武垣县地,王莽改武垣为垣翰亭。东汉建安十一年(206)武垣徒治东武垣城(今河问市城南12.5公里),辖域仍含今肃宁全境。初属幽洲涿郡,后改隶冀州河间国。 三国时代,今肃宁境域在曹魏管辖之下,属冀州河间国。西晋(265—316)今肃宁境域改属冀州高阳郡。东晋分为十六国,肃宁先后归后燕、后赵,属冀州高阳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)武垣县治迁至瀛州城。开皇十六年(596),武垣县改名河间县,今肃宁,即为河间县辖地,初属瀛州,大业三年(607)改隶河间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,复置武垣县,辖今肃宁地。贞观元年(627),省武垣入河间,肃宁地复州河间县。 五代时,后晋高祖天福元年(936),高祖石敬塘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,今肃宁境归属。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959)收复,仍属瀛州。 宋雍熙三年(986),在河间县西置平虏寨。景德二年(1005)改为肃宁城(即今肃宁镇)。 隆元年至三年(1156—1158)在此置肃宁县,属河北东路河间府。 元世祖至元二年(1265),废肃宁县为镇,入河间县,隶中书省河间路。后恢复原来建制。 明代自洪武元年(1368)十月始,肃宁县一直属河间府。 清代,肃宁县属直隶省河间府。宣统三年(1911),肃宁归天津河间道所辖。 民国2年(1913),属直隶省渤海道。次年属直隶省津海道。民国17年(1928),直隶省改为河北省,肃宁县属之。民国25年(1936),属河北省沧县行政区。民国26年(1937),属河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。 抗日战争爆发后,民国27年(1938)2月,成立肃宁县抗日民主政府,属冀中区一专区。 民国28年(1939)2月改属四专区。翌年夏秋,冀中区所辖各专区依边区(晋察冀边区)统一顺序排列,肃宁县为冀中区十专区。民国34年(1945)10月肃宁县改属冀中区八专区。民国35年(1946)7月又改属九专区。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,肃宁划属沧县地区专员公署。1952年11月,改属定县地区专员公署。1954年4月定县地区专员公署撤销,肃宁县复属沧县地区专员公署。 1958年6月15日撤销沧县地区专员公署,肃宁县改属天津地区专员公署,同年11月20日,河间肃宁并县,归天津市管辖。1962年3月27日恢复肃宁建制,隶沧州地区专员公署1978年下半年沧州地区专员公署改为沧州地区行政公署,肃宁隶属之。1993年7月,沧州地区行政公署与原沧州市人民政府合并为沧州市人民政府,肃宁县隶属沧州市人民政府。【魏忠贤】魏忠贤 (1568~1627),河间肃宁(今属河北)人。万历时因赌博输光钱财而自阉,改名李进忠入宫。明光宗泰昌元年(1620)熹宗即位,任司礼秉笔太监,复魏姓,被赐名忠贤。后兼掌东厂。得势后,勾结熹宗乳母客氏专断朝政。明熹宗天启五年(1625)兴大狱,酷刑囚杀东林党人杨涟、左光斗等朝臣及名将熊廷弼。在残酷镇压异己同时,还命阉党顾秉谦等修《三朝要典》,尽翻“梃击”、“红丸”、“移宫”三案,极力诋毁东林党人及正直朝臣。自称九千岁,自内阁、六部至地方督抚遍植私党,专擅威福。党徒有“五虎”、“五彪”、“十狗”、“十孩儿”、“四十孙”等大小爪牙。思宗即位后对其同党定为“逆案”,罢职安置安徽凤阳。接着又命人将其逮捕治罪,魏忠贤自知死罪难逃,在途中畏罪自杀。【尚村皮毛市场】皮草之乡中国尚村皮草,源远流长、享誉中外,素有“皮草之乡”的美誉。肃宁皮毛产业形成了皮毛动物养殖、市场集散、原皮硝染、裘皮加工、制衣制件、出口创汇的的龙型产业发展格局,成为强县富民的第一支柱产业。预计2004年产值达28亿元,实现税金6500万元,出口创汇1亿美元。肃宁被中国皮革协会确定为“中国裘皮基地”、被河北省政府认定为“省级裘皮服装出口基地”。 肃宁是一块开发发展中的宝地、投资兴业的热土,优越的区位交通、完善的设施、优惠的政策、优质的服务,将使您的投资得到最大的回报。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到肃宁参观考察,共谋发展。 肃宁皮毛产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,取得了飞速发展,产值逐年增加,税收明显增长,出口创汇大幅提升。 肃宁县有皮毛购销企业580多家,加式企业350多家。三资和出口放权皮毛企业58家。年生产各类裘皮服装服饰110万件,半成品50万件,革皮服装60万件,裘皮、革皮服装畅销美、法、德、俄、意、日、韩和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 尚村皮毛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,属省级示范市场,总投资1.2,集商贸、信息、存储、小型加工、企业窗口、外贸代理等功能于一体,交易品种有貂、貉、狐、獭兔、家兔、灰鼠、黄狼、旱獭、艾虎、猸子、牛、羊、马等各类皮张,日均交易人数3万,年交易额达35亿元。 珍稀皮毛动物养殖业发展迅猛,全县拥有规模养殖场53个,养殖专业村65个。貂、狐、貉存栏达47万只,年出栏60万只;獭兔存栏达60万只,年出栏达100万只。
    盘古古庙 No.5

    TOP5.盘古古庙

    沧州民谣:“一文一武,一国宝,一人祖。”文者,是一代文宗纪晓岚,武者,是沧州乃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,国宝指沧州铁狮,人祖即盘古,盘古遗址就在今沧州市所属的青县境内。
    青县城南6公里有村曰“大盘古”,村西有座盘古庙。大盘古位于黑龙港河(古黄河故道)西岸,其南有小盘古村,皆因相传盘古在此定居而得名。传说,大禹治水的时候,在这里发现了盘古墓。大禹对开天辟地的盘古氏特别崇敬,于是把盘古庙修好,又修了享堂祭殿,然后留下200户人家,100户守墓,100户看殿。人们把看殿的这100户人家叫大盘古村,那100户守墓的人家叫小盘古村。据说这两个村名就是从那时留下来的,至今已5000年了。
    那么,盘古为什么选择此处定居呢?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就开始漫游天下,这一天漫游到青县,见天悬日月星辰,地缀水陆山川,又见这里高岗松柏河边柳,平地瓜果兼五谷,百花争艳蜂蝶舞,鸟唱高枝鱼浮游,可谓草肥水美,木秀花香,于是便择此定居。盘古氏带领其家族垫台筑巢,造房建屋。一日在挖坑取土时,不料挖至海眼,立时泉水喷涌,遂成为后人所称的“盘古潭”。在历史上,盘古潭边曾苍松翠柏,高达数丈,游人咏其“潭波击碎月,松柏卷青天”。潭内常年泉水满塘,深不见底,且鱼虾繁多,故有“百网百鱼”之说,百里皆闻其名。
    盘古庙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,明曾重修,清康熙二十七年因河流冲刷,设于秋祠西南重建。
    Copyright 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凡梦旅行网